上海物流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身上总长疙瘩一张方子,治疗浑身粉瘤脂 [复制链接]

1#

点击??????免费领

这篇文章,我给大家聊聊李廷来老师的医案。

李廷来老师,年出生,年去世,山东阳谷县人。他幼承家学,积五世行医的积淀,成为当时在业界比较有影响的中医外科临床家,曾任济南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。

从医50余年,擅治外科疾病,如痈疽疮疡、周围血管病、骨疽、乳痈和皮肤病等。李廷来出身5代中医世家,自幼随母舅学医、练膏丹、打丸散、习方技尽得中医外科薪传。医院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至今。临床经验丰富,治疗上强调“治外必治其内、内外兼治”。辨证论治,用药独到轻巧,临证疗效显著,痊愈甚众。

一次,李师接待一个47岁的男性患者。

这个人,早在三年前,双臂开始长出包块、疙瘩,大小不一,而且一长就好几个。奇怪的是,它还不疼不痒,边缘光滑。后来,前胸后背等处都有出现。

到医院诊断,说是多发性粉瘤。建议要做手术。患者一听“瘤”,直接吓瘫了。

医生一看,连忙解释到。

粉瘤,指的是西医临床所说的皮脂腺囊肿。西医认为,这是皮脂腺排泄管堵上了,里面的东西逐渐膨胀、堆积,皮脂腺囊状上皮就被憋得鼓起来了,这就形成了粉瘤。

患者听后,才松了一口气。说道,手术我不做,我去找中医看看。

于是在求医路上,遇到了李廷来老师。

李师看了患者的粉瘤后,开了一张方子——

茯苓12克,橘红12克,海蛤壳12克,制半夏9克,白芥子9克,川贝母9克,生甘草3克。

患者服药十天后,居然效果不好。于是,李师去掉了生甘草,加入昆布和海藻各9克。

这一次,患者服药半个月后,粉瘤大大缩小,也软了下来。

这时候,李师在原方去掉贝母,加入生牡蛎18克。

患者又连续服药20剂后,粉瘤继续缩小,有一些小的已消失不见。患者继续服药。最终,患者所有疙瘩全都消失。

这就是李师医案全过程。

其实,粉瘤从中医来讲,属于痰核的范畴,为痰湿运化不及,凝聚而成的。

西医临床所谓的脂肪瘤和粉瘤类似。粉瘤和脂肪瘤有细微差别,但是本质上是类似。中医认为,两者都是痰湿凝聚所致。治疗的时候,以化痰祛湿、软坚散结为主要方法。

你再看看李师的这张配伍:

茯苓12克,橘红12克,海蛤壳12克,制半夏9克,白芥子9克,川贝母9克,生甘草3克。

茯苓,健脾利湿。橘红,理气化痰,制半夏,燥湿化痰。贝母消痰散结,海蛤壳软坚散结。白芥子,去皮里膜外之痰。这其实是二陈汤的化裁。半夏、茯苓、橘红、甘草是二陈汤的主要结构。

后来加入的海藻、牡蛎、昆布等,这些药材,都是为了软坚散结、化痰除湿。

李廷来老师的配伍,在业界还是很有口碑的。这么理解,思路还是非常简单的哈。

本文理论依据:《实用中医外科学》、《中药学》、《中医病因病机学》本文仅供参考、学习,不替代医嘱和处方。文中所述配伍,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。

点开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